棚室韭菜灰霉病怎样防治,中午需进行通风降温、降湿
控温降湿:晴天中午,需揭膜通风,降低棚温,使温度保持在25℃以内。栽培第一茬韭菜,棚温需处于23℃以内,昼夜温差控制在10℃以内,湿度不可超过75%。
加强管理:将抗病品种作为栽培对象,种植前施足有机肥,根据需求使用磷钾肥、中微量元素肥料。不可大水漫灌,做好通风排湿工作,生长期喷施磷酸二氢钾。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喷施间隔为一周。
一、棚室韭菜灰霉病怎样防治
1、控温降湿
(1)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在中午适量的打开棚膜,进行通风降温、降湿。
(2)通过通风调控棚内温度,使棚室内的温度不超过25℃,头刀韭菜温度不可超过23℃,昼夜温差不能大于10℃,棚内相对湿度要控制在75%以下。注意应在棚室底口增加围裙,禁止底口放风。
2、加强管理
(1)一要精选良种,播种时选用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
(2)二要施足底肥,基肥以腐熟的优质有机肥为主,适当增加磷、钾肥料的施用量,搭配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
(3)三要合理浇水,推广微管、滴灌或渗灌,切忌大水漫灌。
(4)四要注意适时适量的进行通风排湿、调温,减少叶面结露。
(5)五要在生长期内喷施0.3%-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促使韭菜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及时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次。
二、棚室韭菜灰霉病发生条件
1、韭菜灰霉病与棚内温度、湿度密切相关 病菌传播的适宜温度为15-30℃,菌丝生长适宜温度是15-21℃,高温时产生菌核。相对湿度为85%,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发病严重,低于60%发病较轻或不发病。
2、韭菜灰霉病与棚内环境相关 当棚室内忽冷忽热,夜间低温受冻,白天高温、高湿或放底风使韭菜受冻,昼夜温差偏大,夜间叶片凝有水珠,致使病情加重。
3、韭菜灰霉病与抗病能力相关 一是品种自身抗病力较差;二是棚室内的小气候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环境恶劣影响韭菜的抗病力,致使发病。
4、韭菜灰霉病与管理水平相关 菜田施肥不足,特别是磷、钾肥料施用不足,植株生长纤弱,降低抗病能力;大水漫灌,造成土壤和棚内湿度过大,引发病害;放风不及时或棚室底口的冷风直接侵袭,加重病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