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幼猪存活率,初生前10天需将温度调高一些
幼猪初生处理:幼猪身上粘液需擦拭干净,幼猪需平铺放置,同时剪掉幼猪的牙齿和尾巴。
饲养管理:初乳需及时补充并吃足,第二天开始人工喂养微量元素。10天后开始喂食,20天后慢慢减少奶量。
温度控制:前10天温度保持在35℃左右,10-20天时可降低到30℃。
卫生疾病管理:猪舍需干净,出生后3-5天注射牲血素、铁钴合剂,10后注射完所有疫苗。
一、如何提高幼猪存活率
1、幼猪初生处理
(1)幼猪刚出生浑身会有一层黏液,这个一定要擦干净,尤其是嘴巴和鼻子部位,不然容易导致幼猪的窒息死亡。脐带最好不要用剪刀之类的,容易感染。其次不要将幼猪堆积起来,这样容易压迫到某些幼猪,将幼猪紧挨着着平铺就好,有利于保暖。
(2)幼猪非常喜欢咬东西,这是其吃奶的惯性,所以生长一段时后需要将尾巴和牙齿去给它去掉,防止初期互相咬伤致使感染疾病。
2、饲养管理
(1)在将幼猪擦干,保持干燥后就立即将其放置于母猪喂奶出,让其进补营养,越早越好,一定确保幼猪首次初乳吃足。
(2)出生的第二天起需要人工的喂养一些富含铁和晒元素的物品,这个是母猪乳含量非常少的,却又是幼猪不能缺少的元素。
(3)出生10天后开始喂养食物,能有效的提高幼猪的适应力,20天左右开始慢慢减少喂奶量。初期喂养的食物一定要是糊状的物质,这样才利于幼猪的吸收。
3、温度控制
(1)幼猪初生前10天都需要将温度控制高一些,尤其是出生的时候,温度更是要高,要让幼猪感觉不到胎内温度与外界的太大差距。
(2)其次环境需要有一定的湿润性,太干燥会让幼猪存在呼吸困难的问题。前10天的温度控制在35℃左右,10-20天可以降低到30℃。
(3)20天以后只要确保温度较温暖就好。
4、卫生疾病管理
(1)所有首先幼猪的生活环境的卫生一定要干净。初期幼猪最容易感染病毒性腹泻,这种病发病率达30%,致死亡率达70%。
(2)建议出生3-5天内注射牲血素、铁钴合剂进行预防。10天后各方面的疫苗一定要注射完全。
二、养殖幼猪前期要注意什么
1、温度控制
(1)首先就是温度的把控了,幼猪刚出生的前一个星期是对于温度没有一点抵抗力的。
(2)温度要随着幼猪的生长时间慢慢降低,刚出生的幼猪因为才脱离了母体的保温空间,所以对于温度需求较高,为了让其生活的温度更接近母体,这时候的温度要控制在30℃上下。
(3)一周后其慢慢适应了外部的温度,此时温度适当的降低至24℃-28℃左右,约一个月左右后可以让其和成年猪处于同样的温度饲养。
2、母乳喂养
(1)母乳这一块一直是养殖户比较上心的地方,由于母乳对于幼猪后期的影响非常大。刚出生的小猪在擦拭干净后最好要立即放置于母猪哺乳处,这个非常多朋友会忽视,这时候的母乳对于幼猪来说是最好的一次。
(2)随后几天里面幼猪都不如何会动的,所以要人工的将幼猪放置于母猪哺乳的地方,这个地方有些朋友会隔一段时间才发现,这会对幼猪造成深刻影响。断奶时间控制在出生后的一个月。
3、幼猪断尾
(1)一周后的幼猪会慢慢开始活动,这时候的幼猪就有喜欢咬东西的习惯了,所以这个时候是断尾的最佳时机,一些养殖户就是由于初期没有断尾,导致后期猪尾巴别别的猪啃食因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这时候后的幼猪因为哺乳需求基本都聚在一起,一些幼猪在进食的过程中会慢慢地扭动,导致其误食到其它幼猪的猪尾巴,最后甚至会咬断它。为了幼猪的健康,最好选择断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