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有什么区位因素,会受到以下四个条件的影响
农业有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生产技术、技术条件等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气候方面,阳光、热量等条件会影响农业的区位,因为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有区别。雨水方面,降水量不到250毫米/年的地方,不适合发展农业。地形方面,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地方有利于农业发展。土壤方面,因作物类型而异。
社会条件:有市场需求,农产品才有价值。交通方面,需确保方便快捷。
一、农业有什么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
(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季风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是影响农作物分布与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一个地区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
(2)水分: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除有灌溉水源外,通常不可发展农业。
(3)地形: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助于实现农业的水利化和机械化,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垂直化、多样化,地形复杂的则适合多种经营。
(4)土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例如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土壤的肥沃程度也对农业的影响较大,例如我国东北平原(黑土)、华北平原(钙质土)等地土壤肥沃,水稻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2、社会条件
(1)市场:农业产品要到市场上销售,才可以实现其价值,因此市场的需求量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农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园艺业、乳蓄业等因为其产品保鲜期较短,要求又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方法。
(3)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的影响,例如我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这对我国的农业区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生产技术
(1)工业基础:农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工业基础,工业与农业是息息相关的。例如我国的东北是老工业基地,对于农业的发展就比较有利。
(2)劳动力:劳动力也是很重要的农业区位因素之一,没有充足劳动力就不会有集约和发达的农业,我国的农业生产还未发展到全部机械化,例如水稻种植业、旱作谷物农业等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3)地价:地价水平也决定着该地区的使用与价值,如果地租过高,就不会有人考虑在此种地,发展大规模的农业。
4、技术条件
(1)良种:优质的种子可以增加产量,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2)化肥:化肥可以除虫增产,需要的土地就相对较少,但对环境危害非常大,会减少土地的使用寿命。
(3)机械:用农业机械代替手工播种和收割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获取更大的效益。
(4)灌溉:科学的灌溉技术,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决定。如以色列缺水,发明了滴灌的方式。
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1、自然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其中东部主要为平原,丘陵,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
(2)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降水量丰富,通常在800mm以上。
(3)因为水热充足,南方地区植被常绿,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并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土壤。
2、农业
(1)种植业以水稻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一年2-3熟。
(2)经济作物为甘蔗、油菜、棉花、茶叶等,糖料作物为甘蔗,油料作物为油茶,油桐,油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