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三农 - 养殖技术

鹦鹉鱼患病怎么办,隔离病鱼后根据病因采取对应措施

玺哲
玺哲

烂鳃病:由粘球菌感染引起,患病后鹦鹉鱼会食欲不振、体色减退,可用低浓度的红汞溶液治疗。

赤皮病:由荧光及毛杆菌感染引起,病鱼会出现不合群、行动缓慢的情况,可使用呋喃西林治疗。

竖鳞病:由及毛杆菌引起,传染性极强,会出现呼吸困难、烂鳃的现象,可用呋喃西林或庆大霉素治疗。

白点病:水质污染导致感染,以将水温提升至30℃,搭配青霉素治疗。

鹦鹉鱼患病怎么办,隔离病鱼后根据病因采取对应措施

一、鹦鹉鱼患病怎么办

当发现鹦鹉鱼患病后,饲养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病鱼进行隔离,然后对鱼缸进行消毒,更换水质,避免感染到其它的鱼。然后根据患病的原因对症治疗即可。

鹦鹉鱼患病怎么办,隔离病鱼后根据病因采取对应措施

1、烂鳃病

这种病症多是由于粘球菌感染导致的。患病后病鱼会表现出食欲不振、体色减退、头部变黑、鳃部腐烂等现象,严重时会导致死亡。此症可使用低浓度的红汞溶液治疗。

鹦鹉鱼患病怎么办,隔离病鱼后根据病因采取对应措施

2、赤皮病

这种病症是因为荧光及毛杆菌感染引起的。病鱼会表现出不合群、行动缓慢的情况,严重时鱼体表面会充血发炎,鳞片会脱落,鳍条也会腐烂,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病鱼死亡。此症可使用呋喃西林治疗。

鹦鹉鱼患病怎么办,隔离病鱼后根据病因采取对应措施

3、竖鳞病

这种病是及毛杆菌引起的,传染性是极强的。患病后,鹦鹉鱼会有呼吸困难、烂鳃、竖鳞的现象。此症可使用呋喃西林或庆大霉素治疗。

鹦鹉鱼患病怎么办,隔离病鱼后根据病因采取对应措施

4、白点病

(1)这种病症出现的几率比较大,病因主要是由于水质污染而导致的寄生虫感染。患病后鹦鹉鱼表面会出现很多的细小白点,同时表现出神情呆滞、食欲不振的症状。

鹦鹉鱼患病怎么办,隔离病鱼后根据病因采取对应措施

(2)发现此症后,可以将水温提升至30度。如果病情严重,可使用青霉素治疗。

鹦鹉鱼患病怎么办,隔离病鱼后根据病因采取对应措施

二、鹦鹉鱼竖鳞病的治疗方法

1、发生原因

竖鳞病属于细菌性疾病,这类细菌会滋生和繁衍多为水质不洁,鱼体表有伤口及鱼缸水中含氧量少、鱼缸水温太高等原因导致的,临床上该疾病的治愈率还没有超过50%,并且传染性是极强的。

鹦鹉鱼患病怎么办,隔离病鱼后根据病因采取对应措施

2、发病症状

(1)鹦鹉鱼患病初期,体表肤色会发黑,出现黑点、黑线等,且体表粗糙肿胀,部分鱼鳞片会向外张开,看起来和松球类似,同时鳞片基部水肿,积聚半透明液体。

(2)到竖鳞病的后期,鹦鹉鱼全身的鳞片会竖立起来,鳍基充血、鳍膜间有半透明液体,饲主用手轻压鱼体时,会有水状液体从鳞片基部喷射出来,并伴随着鳞片脱落的情况。

鹦鹉鱼患病怎么办,隔离病鱼后根据病因采取对应措施

(3)同时在患病后期,鹦鹉鱼还会出现呼吸困难、游动缓慢、身体倒转腹部向上的现象,2~3天后病鱼就会死亡。

鹦鹉鱼患病怎么办,隔离病鱼后根据病因采取对应措施

3、治疗方法

(1)在发现鹦鹉鱼患竖鳞病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鹦鹉鱼和其他健康的鱼隔开饲养,接着把患病的鹦鹉鱼浸泡在3%浓度的食盐水混合3%浓度的小苏打的水里面进行药浴,或者把鹦鹉鱼浸泡在呋喃西林粉加庆大霉素的溶液里进行治疗,早晚各一次,每次十分钟左右即可。

鹦鹉鱼患病怎么办,隔离病鱼后根据病因采取对应措施

(2)如果鹦鹉鱼的病情严重的话,在做上述治疗措施的期间,饲主还可以将土霉素做成药饲,每千克鱼喂食30毫克,每天一次,连续喂食一星期,鹦鹉鱼的病情就会有所好转了。如果饲主要喂食药饲给鹦鹉鱼前,需要先停食让它2天,使肠道内的食物排空。

鹦鹉鱼患病怎么办,隔离病鱼后根据病因采取对应措施

(3)饲主想要防止鹦鹉鱼患竖鳞病,就得时刻保持鱼缸内水质的清洁,还需要严格控制水温差(2℃之内);日常也要注意观察鹦鹉鱼的身体健康状况,若是发现异常情况,就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新三农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三农网立场,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