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过年的禁忌,主要有以下5点
农村过年的禁忌有大年初一忌清扫、出嫁女大年三十和初一不能回娘家、正月不剃头、不能打坏东西、大年初一不可吃药等。
大年初一忌清扫:初一当天的水、土被人们视作“财气”,垃圾、粪便则是“肥水”,洒扫、倾倒垃圾,会将“财气”扫走。
出嫁女大年三十、初一不能回娘家:旧社会由男性主导,外嫁的女儿容易出现“婆媳不和”的情况,如果外嫁后还一直回娘家,则婆婆家便无法团圆。
一、农村过年的禁忌
1、大年初一忌清扫
大年初一这天忌洒水、扫地、倒垃圾,这叫做“聚财”。由于在这一天,人们往往将水、土视作“财气”;将垃圾、粪便视为“肥水”。洒扫、倾倒垃圾,唯恐把“财气”扫走、倒掉。正月初一那一天米缸不可空着,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之虞。
2、出嫁女大年三十、初一不能回娘家
过去讲究的“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虽然根本目的是为了娘家婆家双方家庭的和谐,但后来演变成了一种忌讳,更助长了“重男轻女”的风气。“三十晚上,出嫁的女儿不可看娘家灯,看娘家灯会死娘家人”,这一条够厉害的,但“师出有名”。由于旧社会是以男性为主的;出嫁的女儿往往多“婆媳不和”,如果已成为“人妇”的女子(尤其是有钱有势出身的)尽往娘家跑,那婆婆家就不可保持大团圆了。
3、正月不剃头
剃头匠从三十早起就干活,无论剃头打辫子,还是洗、剪男头,一直干一夜,直到初一早晨。那时剃头师傅多是宝坻人,天一亮就卷包儿回老家了,再剃头,找不到师傅了。这是督促人们,在新年前做好一切清洁卫生工作。同时,在大年初一这一天,也忌动刀子和剪子,说是“初一动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难免”。
4、不能打坏东西
过年期间,要将所有易碎的杯杯碟碟、装饰品、瓷器等物品都要小心摆放,家里有小孩子和宠物的话就更要小心注意。由于打破东西会破财破运,若真不小心打破了就要用红色的纸包起来,然后默念“岁岁平安”(取其谐音)的吉祥语,如果家中有神位的话就放在神桌上,等待破五日再丢弃。
5、大年初一不可吃药
生病吃药看医生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在以前农村过年的时候正月初一是不能吃药的。过年的时候如果得了什么病,只能扛上一天。认为过年时候吃药的话,预示着今后一年会经常得病。过去人们为了讨个吉利,其实这些没有什么根据,可不可为了遵循着老理儿延误了病情。
二、农村过年吃什么菜
1、年糕
(1)每到春节,非常多农村人必吃年糕,更多的是家中的老人制作。年糕的做法很多寓意也很的好,象征着团团圆圆节节高升。
(2)蒸熟后的年糕,直接用刀子划成正方形,吃起来也是非常的方便。如果你放不同的糖,还可以做出不同的颜色,真是别人一番滋味。
2、猪前蹄
北方过年,啃猪蹄儿是要给来年有个挠头(挠是指往回赚钱的意思)买猪蹄儿还有一规矩,就是一定要买猪的前蹄,由于前蹄是往回挠,后蹄是往后蹬。猪蹄红烧,卤水都可以。
3、炸猪肉丸
(1)农村基本上过年挨家挨户都会杀一头猪,来犒劳辛苦工作一年的家人们。选取上好的瘦肉剁成馅料,加上少量十三香和酱油调味,最后攒成一个个小肉球再裹上少许水淀粉,下锅炸至金黄捞出。
(2)肉丸一出,香飘四溢,老人小孩都馋的不行。那外酥里嫩的口感实在令人终身难忘,撒上点辣椒孜然粉更是变得麻辣鲜香。此外,即使炸肉丸吃不完也可以留着,它的保存时间长,用来炖菜或者涮锅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4、吃饺子
非常多地方逢年过节必吃饺子,有些人会在饺子里包入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就是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
5、吃鱼
过年食鱼的习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区域,似乎有一个潜规则。鱼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为吉祥物,意味着“年年有余”。有的地方,年饭时吃鱼,要留头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达新年“有头有尾”的祈愿。
6、春卷
春卷又称春饼、春盘、薄饼。春卷是用干面皮包馅心,经煎、炸而成,由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来。在中国南方,过春节不吃饺子,吃春卷和芝麻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