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三农 - 三农问答

钓鱼什么时候提竿,出现顿口、送漂等漂相时抬竿有很高的中鱼率

仁位
仁位

钓鱼时常见的漂相有黑漂、顿口、送漂、点漂、移漂(斜漂)、卧漂等。

黑漂:即整个浮漂全部被拖入水中,一般为小鱼闹窝或大个体鱼类在吃饵。

顿口:即浮漂出现有力下顿,小的不到小半目,大的可到1-2目。

送漂:即浮漂出现上浮动作,小的上浮小半目,大的可上浮1-2目。

斜漂:即浮漂先点动,然后沿着水面边倾斜边下沉。

钓鱼什么时候提竿,出现顿口、送漂等漂相时抬竿有很高的中鱼率

一、钓鱼什么时候提竿

1、漂相划分

漂相指钓鱼时浮漂出现的动作,常见的有黑漂、顿口、送漂、点漂、移漂、卧漂等,其中黑漂是指浮漂全部被拉入水中,顿口是指浮漂出现有力下顿动作,送漂是指浮漂出现上浮导致,点漂是指浮漂出现连续或不连续的点动,移漂是指浮漂出现横向或斜向位移,卧漂是指浮漂平握在水面上且不升不沉。

钓鱼什么时候提竿,出现顿口、送漂等漂相时抬竿有很高的中鱼率

2、提竿时机

(1)黑漂:黑漂是钓鱼常见的漂相,特征是整漂全部被拖入水中,这种漂相要么是小鱼在闹窝,要么是个体大且吃饵凶猛的鱼在吃饵。

(2)顿口:顿口是钓鱼常见的漂相,特征是浮漂出现有力下顿,小的不到小半目,大的可到1-2目,出现顿口时抬竿刺鱼中鱼率极高。

钓鱼什么时候提竿,出现顿口、送漂等漂相时抬竿有很高的中鱼率

(3)送漂:送漂是钓鱼常见的漂相,特征是浮漂出现上浮动作,小的上浮小半目,大的可上浮1-2目,出现送漂时抬竿中鱼率非常高。

(4)斜漂:斜漂是钓鱼常见的漂相,特征是浮漂先点动,再沿水面边倾斜边下沉,此时抬竿中鱼率极高,这种漂相一般是大鱼在吃饵。

钓鱼什么时候提竿,出现顿口、送漂等漂相时抬竿有很高的中鱼率

3、提竿方法

(1)力道:提竿时的力道绝对不能过猛,这也是提竿的第一要领,不管是钓什么鱼、用什么竿、配什么线,大力猛提都能造成极大的伤害,伤线、伤竿、更伤鱼,甚至可能钓上来一片鱼唇,若切线、断竿更是得不偿失。

(2)抖竿:抖竿的作用主要有两个,其一就是刺鱼,刺中后停,也就不会有猛力出现,其二是在“称鱼”,就是在刺后的一瞬间感受一下鱼的重量,以便知道后续如何处理,新手提竿和高手提竿的区别往往就这一抖中。

(3)提竿:抖竿“称鱼”时若感觉鱼大而沉,首先要保护子线,可在抖后用小臂带动大臂,把鱼竿往前上方扬起,有点像往前“戳”,这样既能刺牢鱼,还能让子线得到缓冲,然后就可以起竿发力,最后进入溜鱼阶段。

钓鱼什么时候提竿,出现顿口、送漂等漂相时抬竿有很高的中鱼率

4、溜鱼技巧

(1)绷:大鱼上钩后绷紧竿线是一种后发制人的手段,特别是对那些狡猾的鱼“打桩”时用得最多,因不知水下的鱼到底有多大,没有明确的情况下“绷”自然是最有效的方法。

(2)横:大鱼上钩后仗着体壮力猛,根本不会将钩线当作一回事,此时提竿极易造成线断鱼跑,最好的办法是立即横竿切角,左右挥转,尽量降低人、竿、鱼三者之间的高度差。

(3)移:大鱼咬钩除了向正面逃窜外,还会左右斜向突窜,钓鱼人在运竿的同时要顺着鱼的拉力往前位移,利用鱼竿的弹力和人自身的重力来给鱼儿施压,以消耗鱼的抗争力量。

钓鱼什么时候提竿,出现顿口、送漂等漂相时抬竿有很高的中鱼率

(4)牵:大鱼上钩后在外逃不成的情况下可能突然掉头向岸边回窜,这种情况下除了将竿线绷紧之外要立即迅速向左或向右闪身,避其锋芒,斜向牵引,使鱼在近岸时横向游动。

(5)让:被钓住的鱼会使出各种逃生技巧拼命挣扎,钓鱼人要学会“让”,正所谓让一步海阔天空,一定要避其锋芒,顺势让力运用得当能使鱼用不上力,转不开身,任人摆布。

(6)挑:鱼在水下老往一个方向或一个地方硬窜可能是这个地方有障碍物或地形比较复杂,此时要迅速作出判断并用柔力往上挑鱼竿,迫使鱼儿上浮,以免迂回钻底或刮断钓线。

(7)起:起鱼时要顺势往上起,鱼未遛乏不可急于起鱼,不能心急,要进退、松紧有度,一般情况下鱼在底层与人大战后力量已损耗了大半,只要能出水露面就完全能将其制伏。

钓鱼什么时候提竿,出现顿口、送漂等漂相时抬竿有很高的中鱼率

二、用红虫钓鱼什么时候最好

1、早春

早春最适合用红虫钓鱼,原因是早春饿了一冬的鱼迫切需要补充动物蛋白来恢复体力,而红虫又是鱼补充动物蛋白最理想的饲料,因此早春用红虫钓鱼的效果非常显著。

钓鱼什么时候提竿,出现顿口、送漂等漂相时抬竿有很高的中鱼率

2、深秋

深秋最适合用红虫钓鱼,原因是深秋鱼需要补充大量动物蛋白来准备越冬,此时用普通浓腥或腥香商品饵料的效果虽然也不错,但鲜活性强的红虫对鱼往往更具诱惑力。

钓鱼什么时候提竿,出现顿口、送漂等漂相时抬竿有很高的中鱼率

3、冬季

冬季最适合用红虫钓鱼,原因是冬季鱼的摄食积极性因气温偏低普遍都不高,用常规商品饵料钓鱼的效果可能不太理想,此时建议用鲜活性较强的红虫诱使鱼开口吃饵。

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新三农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三农网立场,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