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三农 - 民俗文化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黄河流域是起源地

夏玲
夏玲
来源:新三农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古代黄河流域,是人们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黄河流域是起源地

一、二十四节气的起源

1、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为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2、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3、标志“一年农业之始”的节气是立春。

4、立春俗称“打春”,又叫做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我国从古至今是农业大国,春种秋收,农业关键在春,民间于是将立春作为一年农业之始的。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黄河流域是起源地

二、二十四节气有何含义

1、立春:是春季开始的节气,表示严冬已经过去,气温开始回升。

2、雨水: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冰消雪化,气温回升,湿度增大,雨水渐多。

3、惊蛰: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土里的冬眠动物将苏醒。

4、春分:这天南北半球昼夜相等,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

5、清明:清明时节天气渐暖,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均匀气温上升到10度以上,长江流域气温更高。北方草木发芽返青,南方大地已披上绿装。

6、谷雨:谷雨时气温、地温都已稳定升高,雨水增多,有助于五谷生长,故有“雨生百谷”之说。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黄河流域是起源地

 

 

7、立夏:表示春去夏来,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

8、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9、芒种:指有芒的麦类和蚕豌豆等夏收作物,在这个节气里即将成熟,也到了采收留种时。

10、夏至:夏至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此时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

11、小暑:此时天气已经非常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

12、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黄河流域是起源地

13、立秋:立秋指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

14、处暑:处暑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15、白露:白露时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16、秋分: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

17、寒露: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多且气温更低了。

18、霜降: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19、立冬:立冬是冬季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黄河流域是起源地

 

20、小雪:小雪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

21、大雪: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22、冬至: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23、小寒: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是天气寒冷但是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24、大寒: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黄河流域是起源地

三、既是节气也是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1、既是节气也是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是清明节。

2、清明节气通常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每年的冬至后第104天。

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黄河流域是起源地

4、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5、另外,冬至也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属于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

6、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在冬至这一天非常多地区都很重视,会以拜神祭祖,办宴席,吃姜饭、水饺、汤圆、羊肉汤、包子等美食来庆祝。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

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新三农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三农网立场,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