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鲟鱼的要求,酸碱值要控制在7.5左右
水温:鲟鱼养殖水温一般为20℃左右,生产和孵化期约19℃左右,冬季要确保食欲正常并且控制温度在15℃左右。
溶氧量:水体溶氧量适宜控制在5mg以上,低于5mg会出现鲟鱼食欲减少,低于3mg会导致停止进食并且出现缺氧现象。
酸碱度:水体PH值一般控制在7.5左右,偏酸会使二氧化碳增加、溶氧量骤降,会影响鲟鱼的正常生长。
一、养殖鲟鱼的要求
1、水温
鲟鱼对水温的要求不高,可以比较快的适应各种水温,可承受0℃的低温,高温不超过35℃即可,养殖水温通常在20℃,生产期与孵化期时需将水温控制在19℃左右,冬季为确保鲟鱼食欲正常,需将水温控制在15℃左右。
2、溶氧量
鲟鱼对溶氧量的要求非常高,通常需将水体中的溶氧量控制在5mg以上,低于5mg,鲟鱼食欲降低,低于3mg鲟鱼停止进食,出现缺氧症状,移动缓慢,出现昏迷,严重时会死亡。
3、酸碱度
鲟鱼适合偏碱的水体,一般可将水体PH值控制在7.5左右,若水体偏酸,会增加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导致溶氧量急剧下降,影响鲟鱼的生长。
4、光照
(1)鲟鱼对光照的需求,通常会随着生活方法的改变而所变化,垂直游泳时,鲟鱼有一定惧光性,当其慢慢进入底栖阶段后便会逐渐消失,通常光照不会影响鲟鱼的生长发育。
(2)但在高温环境中,水温会增高,影响鲟鱼的生长,所以在高温时节,需要合理搭建遮阳棚。
5、水质透明度
为确保鲟鱼能健康生长,应保持水质50cm左右的透明度,当鲟鱼逐渐成年后,可将透明度降低至30cm左右,方便观察鲟鱼的生长情况,平时需要及时清理粪便及残留饵料,防止降低水体透明度。
二、鲟鱼养殖注意事项
1、池塘条件
水源以自然的流水最佳,水温在18-24℃良好,另外要设置独立供水,不定期补充新水,充分地排水。池塘底部为水泥混凝土底,并抹光滑,上面设有遮荫网。
2、消毒
鱼苗放养前首先要进行池塘消毒,可用浓度30-50毫克/米3高锤酸饵溶液喷洒消毒,完成后放水放苗。
3、投喂
鲟鱼前期按鱼体重5%-7%投喂,后期按4%-5%技喂,日投饵2-4次,每次投喂时定时、定量将饵料均匀投撒于池中。
4、水质管理
苗种时一周清池1次,成鱼时隔15天清理1次,注意保持池内清洁以及水流畅通,养殖期间溶氧在6.68-10.48毫克/升,pH值7.78-8.56,平均温度10.1-22.3°C为宜。
5、病害防治
鲟鱼车轮虫病可用5%的食盐水浸泡1小时左右,可有效治疗,鲟鱼肿嘴病预防主要包含清除残饵、换注新水、做好消毒。鲟鱼斜管虫病目前主要是将病鱼转入流水池中饲养,死亡率可降低到4%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