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粘虫蔓延和环境有什么关系,温度为10-25℃时有利于虫卵孵化
气候:初孵幼虫适宜温度10-25℃,适宜相对湿度约85%。产卵适温19-22℃,适宜相对湿度约90%。当气温超过25℃或不足15℃时,产卵量下降。当气温超过35℃时,停止产卵。
食物:当蜜源丰富,禾本科植物较多,小麦、粟、水稻等作物田生长过密以及田块多肥、灌溉良好时,小麦粘虫产卵量高。
天敌:步行甲、蛙类、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小麦粘虫天敌保护不当。
一、小麦粘虫蔓延和环境有什么关系
1、气候
初孵幼虫适宜该虫温度为10-25℃,相对湿度为85%。产卵适温19-22℃,适宜相对湿度为90%左右,气温低于15℃ 或高于25℃,产卵明显减少,气温高于35℃即不可产卵。湿度直接影响初孵幼虫存活率的高低。
2、食物
(1)该虫成虫需取食花蜜补充营养,遇有蜜源丰富,产卵量高;幼虫取食禾本科植物的发育快,羽化的成虫产卵量高。
(2)成虫喜在茂密的田块产卵,生产上长势好的小麦、粟、水稻田、生长茂密的密植田及多肥、灌溉好的田块,利于该虫大发生。
3、天敌
主要有步行甲、蛙类、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
二、小麦粘虫田间诊断
1、以幼虫取食叶片危害,以夜间取食为主,低龄幼虫通常栖息在麦株的心叶及中下部茎叶丛中等隐蔽处啃食叶肉,3龄后向上部叶片和麦穗转移,沿叶缘蚕食咬成缺刻。
2、1-2龄幼虫主要啃食叶肉,在叶部形成半透明的小斑点,食量小;3-4龄后从叶缘蚕食,咬成缺刻;5-6龄时大量蚕食叶体,仅留下粗叶脉,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成光秆,还可咬断麦穗,造成小麦严重减产。
3、一块田麦株叶片被吃光后,会群集向外迁移到相邻田块危害。
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新三农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三农网立场,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